案例简报:深圳斯瑞曼公司v. 深圳坑梓公司和深圳康泰蓝公司发明专利侵权纠纷
裁判结果
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的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被诉专利侵权产品,在专利生效后,即使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该被诉专利侵权产品,而不被视为侵害专利权,但专利权人可以依法要求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
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意图从大量已生效案例中选择具有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案例,总结审判经验,确保司法公正公开,正确、统一实施法律和司法政策,并同一法律适用标准。自2011年11月20日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以来,迄今已发布五批,共22件案例,但其中仅有一件为专利案例,下文将予以讨论。
案件过程
深圳市斯瑞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瑞曼公司)于2006年1月1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名称为“制备高纯度二氧化氯的设备”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于2006年7月19日公开,2009年1月21日授权公告,专利号为ZL200610033211.0(下称涉案专利)。2008年10月20日,深圳市坑梓自来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坑梓公司)与深圳市康泰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蓝公司) 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坑梓公司向康泰蓝公司购买康泰蓝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套,价格为26万元,康泰蓝公司则提供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2009年3月16日,斯瑞曼公司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康泰蓝公司生产、销售给坑梓公司使用的二氧化氯生产设备落入了涉案发明专利保护范围,请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承担诉讼费等费用,但是,在本案中,斯瑞曼公司没有提出支付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的诉讼请求。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6日作出(2009)深中法民三初字第94号民事判决。法院认为:二被告未经许可相互配合使用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的产品,构成了对斯瑞曼公司专利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判决康泰蓝公司停止侵权,并且康泰蓝公司和坑梓自来水公司连带赔偿斯瑞曼公司经济损失8万元。
康泰蓝公司、坑梓公司均提起上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15日作出(2010)粤高法民三终字第444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广东高级法院认为,被诉的侵权产品落入了涉案发明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而坑梓公司与斯瑞曼公司均为从事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法人,又同处同一行政区域,即深圳市内,理应对同一区域、行业的技术、设备有所知晓。而坑梓公司被诉至一审法院后,已知道其使用的产品可能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也没有停止使用被诉侵权产品,故坑梓公司认为其通过合法的进货渠道、正常的买卖合同和合理的价格从康泰蓝公司购买被诉侵权产品,构成合理来源抗辩的理由不能成立。据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坑梓自来水公司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20日作出(2011)民提字第259号民事判决:撤销原一、二审判决,驳回斯瑞曼公司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斯瑞曼公司在本案中没有提出支付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的诉讼请求,因此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在于,坑梓公司在涉案发明专利授权后使用其在涉案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向康泰蓝公司购买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是否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康泰蓝公司在涉案发明专利授权后为坑梓公司使用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是否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
对于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认定,应当全面综合考虑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依据被诉侵权行为的发生时间,最高法院引用专利法(2000)进行判断。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三条和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虽然申请人可以要求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之前(即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即享有请求给付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的权利,但对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的行为并不享有请求停止实施的权利。因此,在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相关发明的,不属于专利法禁止的行为。在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被诉专利侵权产品不为专利法禁止的情况下,其后续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行为,即使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应当得到允许。也就是说,专利权人无权禁止他人对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的后续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当然,这并不否定专利权人根据专利法第十三条规定行使要求实施其发明者支付适当费用的权利。而且,对于在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在销售者、使用者提供了合法来源的情况下,销售者、使用者不应承担支付适当费用的责任。
认定在发明专利授权后针对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发明得到的产品的后续使用、许诺销售、销售等实施行为不构成侵权,符合专利法的立法宗旨。一方面,专利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以公开换保护”,且是在授权之后才能请求予以保护。对于发明专利申请来说,在公开日之前实施相关发明,不构成侵权,在公开日后也应当允许此前实施发明得到的产品的后续实施行为;在公开日到授权日之间,为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是临时保护,在此期间实施相关发明,不为专利法所禁止,同样也应当允许实施发明得到的产品在此期间之后的后续实施行为,但申请人在获得专利权后有权要求在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者支付适当费用。由于专利法没有禁止发明专利授权前的实施行为,则专利授权前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后续实施也不构成侵权。否则就违背了专利法的立法初衷,为尚未公开或者授权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保护。
另一方面,专利法规定了先用权,虽然仅规定了先用权人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不视为侵权,没有规定制造的相同产品或者使用相同方法制造的产品的后续实施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但是不能因为专利法没有明确规定就认定上述后续实施行为构成侵权,否则,专利法规定的先用权没有任何意义。
本案中,康泰蓝公司销售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是在涉案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该行为不为专利法所禁止。在此情况下,后续的坑梓自来水公司使用所购买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的行为也应当得到允许。因此,坑梓自来水公司后续的使用行为不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同理,康泰蓝公司在涉案发明专利授权后为坑梓自来水公司使用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提供售后服务也不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
专利法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第一款: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第十三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
第六十二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