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穿越千年的通商之路,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素有”滇红之乡"美誉的云南省凤庆县,以其丰富的茶资源与深厚的茶文化,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当年徐霞客游历凤庆时,就对凤庆茶留下深刻印象,并写有“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的曼妙诗句。
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6月20日至24日,由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和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巡回公益讲座暨知识产权助推非遗品牌计划”行动小组走进凤庆,踏上茶马古道,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法护非遗公益服务。期间,举办了百人讲座、现场咨询、座谈讨论与项目调研等活动。这也是非遗法律保护全国巡回公益讲座行动小组抵达的第13个城市。
非遗律师在茶园
立方公益律师张磊、邓尧以及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陈文欣律师于6月19日分别从北京、广州出发,在昆明汇合,于20日下午抵达凤庆。
当天律师们参观了凤庆文庙和附近的滇红茶博物馆。凤庆文庙不仅是文物名胜古迹,也是举办有关文化和祭祀活动的场所。凤庆祭孔仪式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作为全国首个滇红茶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文字介绍,展现了凤庆地区茶文化的演变历程以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同时在这里也可以了解包括凤庆各民族服饰、农耕、习俗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凤庆文庙
凤庆滇红茶博物馆前的茶马古道雕塑
2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巡回公益讲座在凤庆县总工会会场举行。讲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知识产权》为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针对性问题,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非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分享了非遗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讲座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滇红茶制作技艺等重点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进行了分析,现场讨论了“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及规范使用等问题。凤庆县文化和文旅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茶叶企业代表及其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关人士共100余人参加了讲座与现场咨询活动。
讲座现场
22日上午,应凤庆非遗主管部门、保护中心的邀请,公益行动小组三名律师参加了凤庆县非遗保护政策讨论修订座谈会,对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定和管理办法、标准提出了参考性的专业意见。
专题座谈会
除此之外,项目小组还深入田间地头、工坊车间,对滇红茶、苗绣、土陶、百抖茶等多个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在茶园,感受那种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清风拂面,心随云飘;在茶厂见证师傅为每一道制茶工艺付出的辛勤与智慧;在苗族刺绣工坊,与传承人就苗绣的文创开发进行了探讨;最后,一行人拜访了“土陶古驿,金色水乡“的勐佑村。
参观苗族刺绣工坊
参观顺天昌号茶企,了解滇红制作技艺项目
经过两天的初步调研,律师们深切感受到,滇红的闻名遐迩,百抖茶的乡土茶韵,以及勐佑土陶的古朴传统,交相辉映,使得这一地域的茶文化更显源远流长与完整厚重。
“百抖茶”是云南凤庆的传统茶俗,以其独特的烤茶方式和浓郁的清香在民间广为流行。因其制作过程颇费功夫,百抖茶也是凤庆的功夫茶。此茶用小瓦罐烤制,茶叶需要在茶罐中经过无数次抖动和烘烤,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香气。百抖茶既是当地的一种茶艺习俗,也是一种制茶技艺。
体验百抖茶烤制
烤制百抖茶的小瓦罐,便主要来自本地的土陶。在凤庆县勐佑乡三甲村,律师们走访了两座龙窑,拜访了多位烧陶师傅。勐佑土陶,采用本地泥土,绝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在村里的龙窑烧制而成。勐佑土陶至今保留了朴素粗狂的民间风格,多是生活用品,也是简单实用,价廉物美的手工艺术品。律师们两天内二度前往勐佑乡,与师傅交流土陶烧制、产品设计、品牌保护等问题,并就该项目是否纳入“知识产权助推非遗品牌计划”也进行了初步沟通。
在凤庆勐佑村龙窑
在凤庆县勐佑土陶工坊
24日,法援律师辞别凤庆。茶韵无穷心忘返,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凤庆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用法律手段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以知识产权制度提升非遗品牌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人士
专业领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