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代理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摘要(2024)》

2025-04-26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摘要(2024)》,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海东律师、季珩律师代理的背夹电池”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2022)最高法知民终1318号入选其中。

该案为立方代理原告就其“背夹电池”专利进行维权的系列案件之一。自2017年启动专利维权行动,该案先后涉及四十余起民事侵权诉讼、十次专利无效程序、十余次专利行政诉讼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因此该系列案件对于裁判标准的一致性、行政确权与侵权程序的关联性、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连带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涉及。

(2022)最高法知民终1318号案中,最高院在“以发明目的限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连带责任的认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等方面支持了我方的上诉主张,推翻了一审判决的相应认定,并全额支持了原告主张的全部损害赔偿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在该案中作出的裁判要旨内容为:“发明目的对权利要求解释有重要作用,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当考虑发明目的与权利要求之间的关联关系。当存在多个发明目的时,并非每个权利要求均必须同时实现全部发明目的;如果某项权利要求能够实现其中一个发明目的,且并未明确限定实现其他发明目的的技术特征的,不宜以应当同时实现其他发明目的为由,引入说明书及附图有关实现其他发明目的的技术特征,对该权利要求作限缩解释。”

代理团队

图片

于海东

立方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haidongyu@lifanglaw.com

于海东律师,法学博士、工学学士,现任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理合伙人,具有20年知识产权从业及学习经验。

于律师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专注并擅长为重大、疑难、复杂的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先后代理了通信、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显示、机器人、光学、智能出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标志性案件,并因此先后入选《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亚洲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ALB)、《知识产权资产管理》(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 IAM)、《法律500强》(The Legal 500)、《商法》(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亚太传媒基金会》(Asia Pacific Media Foundation,APMF)等榜单。

于律师主导代理或参与的多件案件不仅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案例库,而且还获评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摘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五周年典型案例、浙江省高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例等。代理的部分案件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的代理观点被法院采纳并成为审理类案的新标准。

图片

季珩

立方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hengji@lifanglaw.com

季珩律师,现任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具有19年知识产权从业经验。

季律师在专利侵权诉讼、专利行政诉讼、专利无效、专利申请和审查、专利检索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其客户涵盖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例如通信、显示器、芯片、汽车、光学、电子商务、电子娱乐、无人机、数码家电、机器人、医疗器械、纺织、农机、铁路装备等。

季律师曾入选《法律500强》(The Legal 500)2024年度知识产权领域推荐律师榜单。

相关人士

专业领域